(相关资料图)
评论员 李长需
建一个小学大门得花多少钱?你能想象到吗?
6 月 4 日,有网友爆料称,江苏南通通州区一小学修缮校门经费达 1000 万元,并且已通过当地审批。6 月 5 日,南通市通州区行政审批局一位工作人员回应,该项目还未正式立项,1000 万元只是前期匡算(即粗略计算)金额。
修个小学校门,要花费上千万,什么样的小学校门要花费一千万?这是要给校门镶金边儿?更荒唐的是,还通过了当地相关部门的审批。不淡定的网友们,表示大为不解。
看了这个通过审批的项目,并不只是修缮一个学校大门,还包括其它一些工程,包括电动门处新建一排雨水边沟,拆除新建 70 米围墙,学校东侧西现状出入口封闭,在大门新增出入口及传达室等。但即便是这些工程加在一起,花费上千万元,也有点夸张。
这些工程是怎么预算的呢?南通市通州区行政审批局一位工作人员回应说,这个 1000 万元的审批批复,只是前期的手续材料,还没有完成项目研究可行性报告,并不是最终的费用。并且,这也只是个前期匡算。按照政府投资的要求,匡算要把所有可能的因素和涉及的资金考虑在内,因此会稍微匡大一点。之后还有估算阶段,考虑到工程、资金和技术上的可行性等,资金会逐步收缩。到最后的审批环节,会根据具体的工程量进行概算,资金继续收缩。
这话说得很明白,1000 万的费用,就是一个粗略的计算,后续的估算及审批环节,会一步步挤掉 " 水分 " 的。问题是,这个通州区行政审批局审批通过的 " 原则上同意 " 的项目," 水分 " 究竟有多大?明知有不小的 " 水分 " 为什么会 " 原则上同意 "?后续审批究竟能不能把 " 水分 " 挤到一个合理的程度?这些疑问,代表了公众对严肃审批 " 匡算 " 化处理的不理解。在公众的认知里,项目审批事关财政支出,花的每一分每一厘都应该有根有据,都得花在刀刃上。一个学校大门加些配套工程,就敢 " 匡算 " 到上千万元,这怎能让公众放心?
关键词: